中国绿色时报7月13日报道(作者:舒宗范)杨善洲,因他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,清廉为民而永垂史册;因他不进省城进深山,植树造林而名扬四海。杨善洲何许人也,已无须多加赘述,然他投身绿色的心路历程,他从地委书记到务林人的完美蝶变,值得我们深思。
早在1993年,我在林业宣传部门任职时,有幸到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采访杨善洲。3天里,我与他同住油毛毡叶子棚,同吃苞谷米饭,天天围着火塘聊到半夜。记得我去时是二三月份,晚上天气还很冷,但老书记一直住在四面漏风的棚子里,只靠一个火塘取暖。床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,门是用荆条编的,低矮潮湿黑暗烟熏,谁见了都会叹息不已。
其实他的窝棚旁边就盖了一个三合院,有十来间平房,但他却不肯去住,都让给了新来的年轻技术员、合同工。我问他为什么,平房里还是暖和点,他又是这样瘦弱的老人。可他却说:我老了,无所谓了。让年轻人住,他们才能安心待在山上种树。
因为还没到造林季节,老书记就天天坐在凳子上捡树种,我也帮着他捡。他话不多,我问一句他答一句,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语言,但3天与他朝夕相处,我彻底被他朴实坚定的人格魅力所征服。也从那时起,我开始注视老书记奉献林业的每一个脚印。
老书记选择退休后绿化荒山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。早年,刚当上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,追随以粮为纲的大政方针,以老百姓吃饱为首要任务。当时盛行桉树是抽水机,对粮食生产不利的传言,他也曾下令砍掉农田周围的防护林桉树,很伤了务林人的心。
然而,没过几年,山越荒,水越难管,作为百姓的父母官,眼看着林区生态每况愈下,杨善洲痛心疾首,生态建设的意识也渐渐在他的脑海里萌芽。仿佛对保护和改善生态有一种推不开的责任感,杨善洲每次下乡,见到路边的奇花异木,总要挖回城里栽进林业局的苗圃。他还掌握了一手熟练的果木嫁接技术,常撸起袖子就替农家的果树嫁接上他带来的优质接穗。
一次,我好奇地问他:这10多年您恐怕嫁接近万株果树了吧?他憨厚地笑着:万株不敢说,几千株总是有的。没啥,业余爱好呗。
1988年9月,杨善洲从地委书记的高位退下,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几次动员他到昆明任省人大常委,都被他婉言谢绝。这时候在他心里,已经没什么比种树更重要的了!为此,他多次考察大亮山,当地坡荒岭秃、草长水枯、杳无人烟的景象,同他幼时的印象相去甚远,造成强烈的心灵冲击与震撼。杨善洲坚持要回大亮山创办林场,决计将这里作为退休后投身绿色事业的阵地。林场初创,经费困难,他出钱为林场买树苗,亲自领着孙子赶着马连夜到几十里外驮回杉木苗。
他甚至趁街子天(赶集日),提着小竹篮到城里拣桃核李核,自己育苗节省开支。有好几次,还是秘书找到他,喊杨书记,开会了,赶街的人才知道这个农民一样的人原来是地委书记。当官几十年,杨善洲从未以权谋私,给乡亲们行方便,也因此得罪了些亲朋邻里,他真心希望退休回乡做点事情,回馈父老乡亲。也许一开始不被人理解,也许年轻人觉得他不现实,但如今的大亮山,满眼心旷神怡的绿,正是杨老无声的回答。
就像杨善洲常说的:我办林场,靠的是50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,用的是90年代的科学管理方法。杨老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意志,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仆本色。
他的形象,已深深镌刻在保山人民心中,成为一面不倒旗帜;他的精神,也在保山的大街小巷传颂,成为共和国史册中抹不去的一笔。杨善洲是伟大的,伟大得如同参天大树;杨善洲是平凡的,平凡得好似一片绿叶。
可是,谁又能忘记绿叶呢?。
本文关键词:乐发lll彩票,乐发Vll,乐发II登录,乐发VIII官方网站,乐发ll彩票app下载,乐发VII下载入口
本文来源:乐发lll彩票-www.denuoyibiao.com